找到相关内容295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千呼美人来照影——如何与佛菩萨相应

    心想佛之故。什么叫止观?大钻石光闪闪在那边,人一看(观),就楞住了(止)。  我们修行做不到止观,为什么?你并未真正喜欢他,你还未真认识到他的好、他的妙。有位朋友打坐时,咚地脑海一下就蹦出一个清晰的...

    叶柏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1067305.html
  • 《释量论》简介

    次第,讲四圣谛的法来救度众生,所以祂是众生救怙主。总之,“善逝”、“救护者”是讲佛的情况,只不过分为自利与利他。佛很了不起,因为断证圆满,这是从自利方面说。祂很了不起,为什么?因为祂利生,可让众生解脱、...意思是不欺,什么叫不欺?就是跟事实符合。这边“安住能作义叫不欺”,什么叫“安住能作义”?像火有烧熟的功能,我们了解它有此功能,这种认知算不算不欺?要算。为什么?安住就是这个量把握住或了解,了解什么?能...

    见悲青增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267593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才是住持佛法的最大保证!不然,则一切的三藏十二部经教,都将只沦落为言说的工具,一切的弘法布教也都只是第三者的从旁“介绍佛教”、而不是亲证佛法者的“体现佛法”。这就是为什么,当面对著具有禅定力、神通力、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神会与《坛经》——评《胡适禅宗史》的一个重要问题

    出从神会而到《坛经》的任何迹象。如真的是由《神会语录》,七拼八凑而成《坛经》,那为什么《坛经》保持古传的“摩诃般若”,而不如神会那样的一切改为“金刚般若”呢?  评第五例“无念”:《坛经》立“无念为宗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667738.html
  • 生命与未来(1)

    记住,这只不过是一个“开端”而已,很多意外都在等着你呢!人世间可以有秘密,为什么“生命”不可以有呢?解放你的思想,一分疑问,就是一分惊喜。我们甚至可以否定我们“拥有”的一切,地球、人、物,还有“生死”...

    善源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667758.html
  • 佛境菩萨行:欧阳渐晚年的教法思想体系

     所以为什么必须以“佛境”作为“教”的本质规定这一问题,可以这样解答:“佛境”是佛陀一切教法的本怀,故而透过对“佛境”的指点,可以把一切乘教或一切佛学思想体系融通起来。  (三)为什么必须以“菩萨行”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0968048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那识:是古印度语,华译执持识。依《摄论》有二义,一是执受,二是执取。执受者,谓执持五色根不令坏烂而产生苦乐等感受。我们一个活崩乱跳,喜怒哀乐无常的人为什么跟死尸完全两样呢?这是阿陀那识执受的作用,活着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导师对基督教的批判(中)

    造塔,是‘为要传扬我们(人类)的名,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’。”这意味著:人类已经开始想要过有组织的生活。换句话说,已经慢慢进入到比较大的分化的部落社会。这里所谓的“工业”,是指粗糙的手工业。  为什么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368123.html
  • 宗教教育与社会的关系

    这种心态就会不见,而是仍然存在。「为什么」的质问,不管是对己、对人,皆指向「意」的追求,但也有可能在苦思追索后,却感到生命一片空白,那也是极难忍受的人生体验。   宗教教育   人在无常的变化过程中,...

    陈怡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16820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亲近  五、因亲近:如所教授,随顺修行,为亲近因。何以故?以此随顺,令彼善友心生欢喜故。   因亲近善友:众生依善友的教导,而能随顺教法精勤修行,是亲近善友之原因。为什么?因为众生以这样的随顺修学,能令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